清朝对蒙古的统治实行蒙地封禁政策。在关内居住的人口,不准出关外在蒙古地方开垦地亩,违者要按照私开牧场例治罪。但是,在清朝晚期,很多来自关外的汉族人冲破了柳条边,进入东北腹地开垦荒地。随着人数的增多,清政府在哲里木盟设立了很多机构,进行开荒政策,管理汉族人。
因为今日通辽所在地,西辽河通过城中央,交通便捷,四通八达。所以,清廷最开始以通辽代指这里,不过只是一个镇的级别。那时的通辽,还是哲里木盟很小很小的一个基层组织。
不过,通辽的交通地位非常重要,民国时期的1914年,在这里正式建立了通辽镇,1918年又建立了通辽县,解放以后又建立了县级通辽市。不过,到了1999年,通辽市取缔了哲里木盟。
科尔沁草原
1999年10月,撤销地级哲里木盟建制,成立地级市,更名为通辽市。此后,哲里木盟成为历史。那么,哲里木盟为啥更名为通辽市呢?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。
1、哲里木盟辖区变化非常大。以前,哲理木盟的10个旗面积非常大,差不多半个东北。随着城市区划后,哲里木盟的管辖面积在逐步缩小,比如说今日吉林省的前郭尔罗斯县,原来就属于哲里木盟。既然面积逐步缩小,哲里木这个名字就不单单指通辽市。那么,哲里木盟要改名,还用哲里木的名字,势必会引起分出去的区域不满。
2、一听哲里木盟,我们就能想到这里是蒙古特色。不过,随着时代的发展,生活在那里的汉族人口越来越多,那里的蒙古特色和风情逐步减弱,与哲里木盟的名字也不太匹配。
3、通辽的名字好听,大气,非常时髦。
4、蒙古自治区的面积很大,民族特色鲜明。为了国家的繁荣稳定,也应该削弱民族特色的地名,从而能够保证长期稳定。所以,在这种情况下,哲里木盟更名为通辽市。
科尔沁大草原
最近几年,通辽市人们开始呼吁,通辽市改回原来的名字---哲里木。如果改不成哲里木,那就改成科尔沁!那么,你认为通辽该不该改名呢?【参考资料:《清史》、《东北民族史》】(作者:每日汉字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